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即它除了具有原来关系数据库的种种特点外,还应该提供以下特点:
  1) 允许用户扩充基本数据类型:即允许用户根据应用需求自己定义数据类型、函数和操作符,而且一经定义,这些新的数据类型、函数和操作符将存放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中,可供所有用户公用。
  2) 能够在SQL中支持复杂对象:即由多种基本类型或用户定义的类型构成的对象。
  3) 能够支持子类对超类的各种特性的继承,支持数据继承和函数继承,支持多重继承,支持函数重载。
  4) 能够提供功能强大的通用规则系统,而且规则系统与其他的对象-关系能力是集成为一体的。例如规则中的事件和动作可以是任意的SQL语句,可以使用用户自定义的函数,规则能够被继承等等。

实现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类:
  1) 从头开发对象-关系DBMS。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不是很现实。
  2) 在现有的关系型DBMS基础上进行扩展。 扩展方法又分为二种:
   ● 对关系型DBMS核心进行扩充,逐渐增加对象特性。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新系统的性能往往也比较好。
   ● 不修改现有的关系型DBMS核心,而是在现有关系型DBMS外面加上一个包装层,由包装层提供对象-关系型应用编程接口,并负责将用户提交的对象-关系型查询映象成关系型查询,送给内层的关系型DBMS处理。这种方法系统效率会因包装层的存在受到影响。
  3) 将现有的关系型DBMS与其他厂商的对象-关系型DBMS连接在一起,使现有的关系型DBMS直接而迅速地具有了对象-关系特征。 连接方法主要有二种:
   ● 关系型DBMS使用网关技术与其他厂商的对象-关系型DBMS连接。但网关这一中介手段会使系统效率打折扣。
   ● 将对象-关系型引擎与关系型存储管理器结合起来。即以关系型DBMS作为系统的最底层,具有兼容的存储管理器的对象-关系型系统作为上层。
  4) 将现有的面向对象型DBMS与其他厂商的对象-关系型DBMS连接在一起,使现有的面向对象型DBMS直接而迅速地具有了对象-关系特征。 连接方法是:将面向对象型DBMS引擎与持久语言系统结合起来。即以面向对象的DBMS做为系统的最底层,具有兼容的持久语言系统的对象-关系型系统作为上层。
  5) 扩充现有的面向对象的DBMS,使之成为对象-关系型D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