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模型最基本的概念是对象(Object)和类(Class)。对象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模型化,与记录概念相仿,但远比记录复杂。每个对象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府,把状态(State)和行为(Behavior)封装(Encapsulation)在一起。其中,对象的状态是该对象属性值的集合,对象的行为是在对象状态上操作的方法集。共享同一属性集和方法集的所有对象构成一个类。类的属性值域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是类,或由上述值域组成的记录或集合。也就是说,类可以有嵌套结构。系统中所有的类组成一个有根的有向无环图,叫类层次。上层称为超类(SupperClass),下层称为子类(SubClass)。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主要思想
  应用领域对数据库的要求各种各样,那么与其单纯根据应用的要求去设计一个个的数据模型,还不如为数据模型增强可扩充性,由用户根据需要,利用数据模型提供的手段定义新的数据类型和相应的约束和操作。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抽象数据模型的主要思想,借鉴了语义数据模型等的思路,是在应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面向对象模型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扩充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用户定义新数据类型,从而在用户定义新的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时需要实现这个类型。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基本操作等的定义。通过对ADT类型的定义体现对象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2) 支持持久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OOP中增加新的功能,使它的数据成为持久的、可共享的,并使它的程序执行成为原子的。这种方法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是否所有的类型都能成为持久的;如何实现数据的持久性,类型系统和类型安全性;支持透明的导航和持久数据结构的垃圾收集技术等。
 3)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的问题包括:数据模型、查询语言、索引技术、查询优化、处理技术、系统结构、版本管理、用户界面等。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商品化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典型产品有Gemstone、Orion等。
 4) 数据库系统工具包/部件:任何一种DBMS在功能上都不能满足范围广泛的下一代应用的所有需求,因此,可只提供一种DBMS核心和工具包,以便让高级用户在各个层次上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扩充,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