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点
  与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相比,关系数据的存取途径十分简单。主要原因是:
   - 关系概念模式对物理模式的高度独立性;
   - 关系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与层次、网状数据模型相比,关系数据模型具有下列优点:
   -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无论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示。对数据的检索结果也是关系(即表)。所以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高度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2) 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
  当然,关系数据模型也有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因此为了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

3) 传统数据模型的总结
  层次与网状数据库特点是清晰确定记录之间的关系,作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大多用内部指针实现,提供了从一个记录的当前值到另一个记录的当前值间快速导航,使事务处理系统达到了高性能,使用也容易。以CODASYL标准为依据的网状数据库,提供了很强有力的数据结构能力,改善了数据独立性。但层次/网状数据模型不能预先设计所有可能需要的记录之间的联系,必须另外预测如何随着时序的变化的要求和为改善数据独立性要预先定义的数据结构。在导航中记录时序的代码工作是困难和繁重的。所以在70年代提出了关系型数据模型,关系模型能让数据结构演化,无需对已存在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进行改造。
  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是简单数据结构,对数据和表之间关系的所有存取是基于值进行的。一个数据的值是由表的名字、列名和行名的唯一标识符(主关键字)决定,表之间的联系基于相同的值。而结构化数据库系统是基于内部指针和物理地址的记录之间导航,而以关系为基础的存取在某些方面也不充分,需要改善其性能才能在商用出路上上占压倒优势。
  无论是关系型DBMS系统,还是任何其他的传统DBMS系统,都有一个应用领域的市场占领问题,他们不可能能解决所有的领域的实际问题,诸如CAD/CAM和CASE工程的应用,关系型数据模型就不能解决,关系型在针对查询简单的数据结构是完美的,但对传统的事务处理系统,缺乏处理复杂数据结构的能力。所以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人们就开始研究新的数据库模型。面向对象的DBMS也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