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数据库任务组定义的网状模型
  美国数据库任务组(DBTG)在模式定义语言DDL中提供了定义网状数据模型DBTG数据库完整性的若干概念和语句,主要有:
    - 支持记录码的概念,码是唯一标识记录的数据项的集合。
    - 保证一个联系中双亲记录和子女记录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
    - 可以支持双亲记录和子女记录之间某些约束条件。例如,有些子女记录要求双亲记录存在才能插入,双亲记录删除时也连同删除。
   对于网状数据库不存在专门定义的代数操作,而是以语句直接表达操作的对象和内容。一个操作的描述一般包括所作用的记录、选取记录的条件以及操作的内容。为了简化运行时的检索路径和提高系统效率,对网状数据库的检索广泛应用"当前值"导航。

2) 网状模型的数据值域的约束
  网状数据模型也体现了对于数据值域和数据结构方面的约束和法则。对于数据值域的约束表现如下:
    - 记录:无论是首记录还是从属记录,其每一属性为一基本的数据型,如字符、浮点数等,确定了该属性值的域,更详细的说明规定了每一属性所占的字节数等。然而,并不将属性值限定为某一值,允许属性值为一组值。
    - 每一记录型为一元组型,即其各属性型的序列,规定该记录值的每一项必须与相应属性型符合。
    - 每一系型由最多一个系首记录型和一个或多个属记录型构成,规定其每个值为由相应记录型组成的二级树结构。

3) 网状模型的结构法则
  在构造方面网状数据模型较层次数据模型灵活,其主要结构法则概括如下:
    - 记录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从每个系的首记录指向属记录,表示后者对于前者的函数依赖。然而,一个记录型可参与多个系的组成,它可为多个系的首记录型,或者为多个系的属记录型,或者为某些系的首记录型和另外一些系的属记录型。不过,单向关系这一约束还是限制了在同一个系中对于双向关系的模拟。
    - 系型中首记录型和属记录型的关系为一对多的关系。即在一系型实例中,对应于每一首记录的是一个从属记录的集合(一般为有序集)。这一原则限制了多对多的关系的模拟。
    - 记录型的属性可为非原子型,即一记录的属性值可不限于单一数据项,而可为数组,甚至为多维数组,其中数组的所有元素均属于同一个型
    - 允许以单一记录型来构成一个系,称作奇异系,或无首系。奇异系的引入出自以下两个目的:一是模拟某一类实体而不描述它与其它实体间的联系;二是某类属记录提供由系统直接(不通过其首记录)检索的路径。
    - 在任何系中,一属记录最多只能对应于一个首记录,即其不能属于同一系的不同系值。
    - 记录型间递归定义的关系,即同一记录型既是一系的首记录又是其属记录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相当多的网状数据库中是不允许的。

4) 网状模型的语义约束的控制
  网络数据模型具有支持对语义约束的控制,表现在以下方面:
    - 记录标识唯一性约束:一记录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键(关键字)。一个键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项(属性值),用来唯一地标识这一记录。
    - 属性值域约束:网状数据描述语言包括一个CHECK子句,用以限定简单数据项的值域,或说明属于同一记录的简单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 系属约束:系属约束确定了在一个系中首记录与属记录间的联结性质,说明如何建立和切断二者之间的联结,即属记录如何加入或退出一个系。因此,系属约束用于控制属记录对于系的插入和移出操作。
    - 控制属记录退出的约束,即所谓的留驻约束有:
      (1) 固定约束:即一记录一旦成为某个系值的属记录,就不可移出或作为其它系值的属记录,除非将其删除;
      (2) 强制系属:即一记录一旦成为某个系则不可移出,但可从一个系值转移到另一同型系值;
      (3) 随意系属:一属记录可与某个系在任何情况下相联或退出,即不仅可移至同一系的其它系值,还可解除其与该系之间的逻辑关系
    - 控制属记录加入系的约束,即所谓的插入约束有:
      (1) 自动系属:当为某个型的记录生成后,立即成为以该型为属记录型的系值的属记录,即系统在将该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立即将其逻辑地插入到合适的系值;
      (2) 手工系属:一记录在生成时并不具备任何系属,而取决于用户在必要时通过数据库语言指定其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