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数据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需要存储什么数据与使用数据同工程过程的功能有关。
 2) 几乎在每种场合,工程都可以看成由一大套元件、组件及其相互关系拼装而成的系统,所以工程数据库必须能存储元件、组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3) 设计是一个联合问题,其中给定的大量要求往往是互有抵触的,必须寻求一个最适度的解,也就是常常必须对这些要求进行权衡比较。这意味着数据和关系常常是"模糊的"。
 4) 变量间的关系一般被表示成规则和设计公式,工程数据库必须能存储概念(规则)和代数公式。
 5) 必须能存储和管理可供选择的设计、部分设计:工程的对象、工艺设计必须用计算机和使用它的人都能理解的术语描述
 6) 对经常描述的工程过程的"计算模型" ,也必须能存储于数据库中:工程过程的初始阶段是高度动态的,这不仅是指数据本身,而且也是就关系和功能结构而言的。描述工程过程的数据结构本质上是动态性质的。
 7) 结构定义和变量的逐步精化都必须是可能的。
 8) 数据的由来(例如人、程序、时间)必须连同数据本身被存储-人机交互数据和人际交互数据。
 9 必须既能处理动态的、扩展着的工程数据,又能处理具有库结构的静态数据。
 10) 必须能从几何和拓扑两方面完整地描述产品几何设计和空间工艺设计等问题:即必须分清术语"图形的"和术语"存在于空间的"数据。
 11) 一般地,必须能单独地存储作为基本模型图解的图形结构,能与其它文件分开。特殊结构和图形结构的连接必须是双向导航的。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工程应用的数据模型是随着工程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工程数据的模型也相当复杂;各种数据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计算模型)。工程数据库必须支持数据模型的动态定义并存储之间的因果关系,支持数据的版本管理等。提供的数据模型要有足够的语义表达能力以便与复杂数据的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