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思考】
1. 什么是向量处理?向量处理的方式有哪些?
2. 什么是存储器—存储器结构?什么是寄存器—寄存器结构?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3. 向量处理机的存取模式与标量处理相比有什么特点?采取什么样的数据结构比较合理?
4. 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向量处理机的性能?什么是“向量平衡点”?向量处理机的可扩展性的含义是什么?
5. 提高向理处理机性能的常用技术有哪些?什么是流水线链接技术?什么是向量循环(分段开采)技术?什么是向量递归技术?
6. 稀疏矩阵的处理技术有哪些?
7. 向量处理机的性能评价参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和计算的?
 
【学习目标】
1. 掌握向理处理的概念、特点,以及三种向量处理方式。
2. 掌握存储器—存储器结构和寄存器—寄存器结构的特点以其各自的优缺点。
3. 了解向量处理机的数据结构和存取模式。
4. 掌握“向量平衡点”的定义。
5. 掌握流水线链接技术、向量循环技术和向量递归技术。
6. 了解稀疏矩阵的处理技术。
7. 了解协处理器、向量处理机实例。
8. 掌握向量处理机的性能评价方法。

【学习指南】
    N个相互独立的数叫做“向量”,对这样一组数据的运算叫做“向量处理”。向量处理的方式可分为横向处理方式、纵向处理方式和纵横处理方式三种。
    向量处理机一般有如下两种结构:利用几个独立的内存模块来支持对相互独立的资料的并发访问,从而达到所要求的内存带宽,即存储器—存储器结构;构造一个具有所要求带宽的高速中间内存,并能实现该高速中间内存与主存储器之间的快速资料交换,即寄存器—寄存器结构。
    向量处理机系统结构的设计目标包括:较好地维持向量/标量性能平衡;具有规模可扩展性、换代可扩展性、问题可扩展性;增加内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提供高性能的I/O和易访问的网络。
    提高向量处理机性能的常用技术主要有:链接技术、向量循环或分段开采技术、向量递归技术和稀疏矩阵的处理技术。
    在学习向量处理机时,要与前一章的标量处理机进行比较。向量处理机与标量处理机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向量处理机中,一定要具有向量数据表示和向量指令系统,即通过一条向量指令就能够处理完成一个向量,例如,能够传送一个向量,能够完成一个向量运算,一个寄存器能够存放一个向量(或一个长向量的一部分)等。至于向量处理机的实现技术,可以采用象标量处理机中的流水线方式,可以是单条流水线,也可以有多条流水线同时工作等。

【难重点】
1. 向量处理机的两种结构:存储器—存储器结构和寄存器—寄存器结构。
2. 提高向量处理机的常用技术:链接技术、向量循环或分段开采技术、向量递归技术和稀疏矩阵的处理技术。
3. 向量处理机的性能评价。

【本章知识点(用知识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