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头是实现电磁转换过程的关键装置,通常由软磁材料(外界磁场的作用消失后,该磁性材料的磁性容易消失)做成。它是一个留有前后间隙的磁性环状物体,上面绕有线圈。后间隙越小越好,前间隙(称为工作间隙)要宽窄适当。当向线圈提供一定方向和大小的电流时,将使磁头体被磁化,建立起有一定方向和强度的磁场,即在磁环内有磁力线产生,由于磁头的前间隙处磁阻较大,将产生漏磁,这漏磁就是向磁记录介质中写入信息的信息源。

  磁记录介质,是在某种刚性(如硬盘)或柔性(如软盘、磁带)载体上涂有薄层磁性材料的物体,用于记录以磁状态表示的信息。磁记录介质用硬磁材料(外界磁场的作用消失后,该磁性材料的磁性尽量多的保留)做成。

  磁存储器的写入过程:当磁头前端与磁记录介质距离很近时,磁头前间隙处的漏磁将把处于附近的磁记录介质上的一小片磁性材料磁化,而当磁头离去是,就在这一小片被磁化的磁性材料区域保留了磁化状态,从而记录下写入的一位信息。若磁头线圈中无电流,磁头就不会被磁化,也就不会产生漏磁,则不会对磁记录介质产生任何影响,即无写入操作。

  磁存储器的读出过程:当磁头前端与磁记录介质距离很近且高速经过时,若所经过的磁记录介质上的一小片磁性材料已被磁化,这一磁化状态将在磁头的环体内产生磁力线,从而在磁头的线圈中感应出一个脉冲电流,这表示读出了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中的一位信息。若磁头所经过的磁记录介质上的磁性材料未被磁化,则磁头也就感应不出任何磁状态的变化(先这样说说罢了,实际上,正常读写过程中是不会遇到这种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