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棕色等都是指色调。
  某一物体的色调,是指该物体在日光照射下,所反射的各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的综合效果,对于透射物体则是透过该物体的光谱综合作用的结果。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即掺入白光的程度,或者说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说越纯。
  例如,当红色加进白光之后,冲淡为粉红色,其基本色调还是红色,但饱和度降低了,换句话说,淡色的饱和度比鲜色要低一些。
  饱和度还和亮度有关,因为若在饱和的彩色光中增加白光的成分,增加了光能,因而变得更亮了,但是它的饱和度却降低了。如果在某色调的彩色光中,掺入别的彩色光,则会引起色调的变化,只有掺入白光时仅引起饱和度的变化。
  通常把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上述内容总结为:亮度表示某彩色光的明亮程度,而色度则表示颜色的类别与深浅程度。
  三基色(RGB)原理:自然界常见的各种彩色光,都可由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光按不同比例相配而成。同样,绝大多数颜色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就是色度学中最基本原理--三基色原理。
  当然三基色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也可以选择其它三种颜色为三基色,但是,三种颜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由于人眼对红、绿、蓝三种色光最敏感,因此由这三种颜色相配所得的彩色范围也最广,所以一般都选这三种颜色作为基色。
  把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称之为相加混色,由红、绿、蓝三基色进行相加混色的情况如下: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品红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称黄、品红和青色为相加二次色,此外还可以看出:
  红色+青色=绿色+品红=蓝色+黄色=白色
  我们称青色、品红和黄色分别是红、绿、蓝三色的补色。
  如果能将上述颜色混合前、后的结果,用动画或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则效果更好
  显示彩色图像用RGB三基色,我们称为相加混色模型;打印彩色图像时,我们用CMYK相减混色模型。在相减混色中,当三种基本颜色等量相减时得到黑色;等量黄色(Y)和品红(M)相减而青色(C)为0时,得到红色(R);等量青色(C)和品红(M)相减而黄色(Y)为0时,得到蓝色(B);等量黄色(Y)和青色(C)相减而品红(M)为0时,得到绿色(G)。彩色打印机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印刷彩色图片也是采用这种原理。
    
  由于人眼对于相同亮度单色光的主观亮度感觉不同,所以,用相同亮度的三基色混色时,如果把混色后所得单色光亮度定为100%的话,那么人的主观感觉是绿光仅次于白光是三基色中最亮的。红光次之,亮度约占绿光的一半;蓝光最弱,亮度约占红光的1/3。当白光的亮度用Y来表示时,它和红、绿、蓝三色的关系可用如下的方程描述:
    Y = 0.299R+0.587G+0.114B (2.1)
  这就是常用的亮度公式,它是根据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的NTSC制式推导得到的,如果采用PAL电视制式时,白光的亮度公式将作如下改动:
    Y = 0.222R+0.707G+0.071B (2.2)
  两个公式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所选取的显示三基色不同,三基色及其补色的亮度比例图如图3.1所示,其中三补色亮度比例等于合成补色的基色亮度比例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