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接口软件不断改进,尤其是采用了硬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软件、算法相结合的方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进一步提高。但要满足计算机支撑的协同工作环境的要求,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多媒体信息空间的组合方法,要解决多媒体信息交换,信息格式的转换以及组合策略;由于网络延迟,存储器的存储等待,传输中的不同步以及多媒体等时性的要求等,因此还需要解决多媒体信息的时空组合问题,系统对时间同步的描述方法以及在动态环境下实现同步的策略和方案。这些问题解决后,多媒体计算机将形成更完善的计算机支撑的协同工作环境,消除了空间距离的障碍,也消除了时间距离的障碍(可以充分享用历史的设计资料)为人类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可以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例如清华大学的分布式协同编著子系统(TH-DMCW),如下图所示。
  
  处在不同地点的人员,可以在分布式协同编著子系统中共同完成编辑工作,协同编辑窗口中的内容是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都能看到的,发言人可以在私人编辑窗口中完成准备工作,然后将发言稿提交到协同编辑窗口中。

  1993年12月,英国计算机学会在英国Leeds大学举行了多媒体系统和应用(Multimedia System and Application)国际会议。英国Michael D·Vislon(Rutherford Appleton aboratory)在会上作了关于建立智能多媒体系统的报告,明确提出了研究智能多媒体技术问题。作者认为多媒体计算机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用交互式弥补计算机智能的不足。进一步的发展就应该增加计算机是智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状,切实可行的方案的使多媒体计算机增加如下的智能:
  (1) 文字的识别和输入:印刷体汉字,联机手写体汉字以及脱机手写体汉字的识别和输入。
  (2) 汉语语音的识别和输入:主要是特定人,非特定人以及连续汉语语音的识别和输入。
  (3) 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汉语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
  (4) 图形的识别和理解。
  (5) 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
  (6) 知识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课题。
  总之,把人工智能领域某些研究课题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长远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把多媒体和通信的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过去计算机结构设计较多地考虑计算功能,主要用于数学运算及数值处理,最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需要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及通信的功能。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多媒体信息的实时处理、压缩编码算法及通信,大量运行的是8位和16位定点矩阵运算。把这些功能和算法集成到CUP芯片中要遵循下述几条原则:
  ① 压缩的算法采用国际标准的设计原则;
  ② 多媒体功能的单独解决变成集中解决;
  ③ 体系结构设计和算法相结合。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实时处理多媒体信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和解码,最早的解决办法是采用专用芯片,设计制造专用的接口卡。最佳的方案应该把上述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可以把这种芯片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多媒体和通信功能为主,融合CPU芯片原有的计算功能,它的设计目标是用在多媒体专用设备,家电及宽带通信设备,可以取代这些设备中的CPU及大量Asic和其它芯片。它们的代表产品是philips公司的Trimedia,MicroUnity的Media Processor及Chromatic Research Inc.的Mpact Media Engine。另一类是以通用CPU计算功能为主,融合多媒体和通信功能,它们的设计目标是与现有的计算机系列兼容,同时具有多媒体和通信功能,主要用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它们的代表产品是Sun公司的Ultra Sparc Ⅰ和Ⅱ,Cyrix Multimedia 586,HP公司的MAX-2,Intel公司的MMX及Motorola公司的Ve Comp701等。